蘇寧創立于1990年,在中國和日本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是中國領先的商業企業,擁有25萬服務于蘇寧的員工,2017年蘇寧控股集團以5579億元的規模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二名。秉承 “引領產業生態、共創品質生活”的企業使命,蘇寧產業經營不斷拓展,形成蘇寧易購、蘇寧物流、蘇寧金融、蘇寧科技、蘇寧置業、蘇寧文創、蘇寧體育、蘇寧投資八大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的格局。
作為互聯網零售和 O2O 模式的代表企業,蘇寧在6年的轉型路上,企業架構是如何演進的?又是如何治理的?傳統企業究竟如何轉身互聯網企業?本文根據喬新亮演講整理而成。
喬新亮
環球易購CTO
前蘇寧科技集團副總裁
TGO鯤鵬會榮譽導師
SUC成員
1
背景介紹
我是喬新亮,在蘇寧負責架構管理和項目管理,還負責和云、基礎平臺有關的研發管理工作。上層是如何做治理,下層是如何做支撐,這其中的挑戰只有自己清楚,也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大約2000年,我開始做和架構相關的工作,包括SOA、服務治理等。從技術的角度看,很多工作比較簡單,但是在真正推進的過程中,就會知道有很多值得考慮的地方。
本文主要介紹:
· 蘇寧的轉型之路;
· 蘇寧的企業架構演進;
· 蘇寧的技術路線;
· 蘇寧技術管理組織和治理;
· 一些心得分享。
2
企業的架構演進
下面兩張圖可能讓大家有一個印象:蘇寧的業務是很復雜的。2012年,第一次接觸蘇寧的時候,我還在IBM工作,單純地想蘇寧不就是賣電器的嗎?可能直到今天,很多人還是有這個誤解。實際情況當然不是,這是非常大的誤解。比如蘇寧有體育版塊,包括江蘇足球以及今天的國際米蘭。蘇寧的零售是全品類經營,不只賣電器,還賣其他商品。上市的公司只是蘇寧云商,蘇寧沒有上市的置業,包括酒店、房地產等。這么多業務都需要IT總部去支持。
接下來看看各個端。今天講的數字化,location based service,各個端都要支持。后端這么多業務,需要組合起來,要IT去支持。這是一個Context。做技術、做架構師要有一個上下文,要考慮處理的場景是什么。以前有這么多的業態,只要處理好復雜的業務就好了。但今天開始走到了數字化,有移動端、PC、各種各樣家庭互聯網,流量是不可控制的。要處理的是很復雜的業務邏輯和海量交易,那么,IT怎么去支撐這些業務和交易。
做技術的人,要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于價值的問題,做技術的沒有直接價值,除非你對業務做了貢獻,如何幫助公司的業務快速發展, 或者技術自己就是業務。第二,別跑得太快,否則結果不穩,摔倒了。大家都很關心:系統是不是宕機了?服務是不是不可用了?所以要進行平衡,如何做得既穩又快。蘇寧IT有一個戰略口號“穩定、安全、極致快”。任何一個應用、服務都要做到既穩定又安全又要快。這是一個理想,我們永遠在為這個理想努力。
站在我的角度,考慮的是怎么能夠去平衡。大家記住,架構師有一個Context,做的任何設計都不是理想的,是有上下文和限制的,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架構要能支持一定程度的穩定、安全、極致快。從技術語言的角度,就是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當IT技術變成很核心的生產力的時候,這些非功能性的需求,對于系統來說就變成功能性需求。監控、可用性、可靠性等,這是功能性需求。不能說一個服務只要上線就好了。能監控嗎?生產能看到嗎?可用性能保證嗎?有沒有考慮失敗的時候對業務的影響?它的可靠性怎么樣?對別人服務的承諾、契約在極端的情況下會改變嗎?這是蘇寧,也是所有IT團隊要去考慮和處理的一個問題。
3
企業的架構演進
下面從業務和技術的角度,給大家分享一下這種挑戰蘇寧是怎么做的。我分享更多的是,在做的過程中特別困難、甚至今天都在努力克服的問題。
我原來在IBM工作,為各種各樣的企業做過咨詢,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壟斷企業、半壟斷的企業、完全市場競爭化的企業。每個企業對技術的看法不一樣,技術發揮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下面讓大家看一下蘇寧具體怎么做。
蘇寧在這幾年轉型過程中,技術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我對于技術和業務的理解是,所有的技術都是為業務服務的。蘇寧在硅谷有一個研究院,剛剛過去的十月份,我去硅谷參觀了Facebook、LinkedIn等企業,大概有十幾天和他們深入交流,探討了這方面的問題。我們把企業模型簡化,從上到下是業務、產品、技術。下層所有的工作都是為業務做支撐。我們根據技術在里面發揮的作用來看這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
如果一個開發人員做的東西就決定你的業務,這代表是什么?技術的使用意味著更高效、更快,更能反饋市場的變化。這種企業在市場上是極具競爭力的。所謂的工程師文化,即工程師能決定業務。像谷歌、Facebook,特別符合這種文化。第二種是產品決定業務,不是業務人員決定公司應該怎么做。像LinkedIn、中國很多的互聯網公司大多都在這個位置。第三種就是業務決定。業務提要求,下面開發人員做開發。
蘇寧是在逐步演變的。公司業務到底是由業務人員決定,還是產品經理決定,還是開發工程師決定?大家肯定覺得由最底層決定最好。事實上不是的。如果開發工程師根本就不思考業務,你讓他決定公司的業務,那將是一場災難。這是一個辯證的關系。我作為技術的管理者,經常會思考如何去拿捏這個度。你是希望眼睛往下面看,這是目標,并不代表公司會立刻變成這樣。
我們從技術、方法論的角度來看,蘇寧在思考什么。現在技術界有一句話,“架構不是設計出來的,架構是演變出來的”,我覺得太極端了。古人講中庸之道是最好的。架構是否設計和演變,跟架構師很有關系。設計任何的架構,都會有上下文,有限制,這代表著中庸的態度,一定要適合當時場景,平衡權益。而蘇寧在這個過程中,引入了企業架構,開始做規劃。
這是蘇寧轉型過程中比較困難的一個環節。什么叫企業架構,可能很多人聽到過,實際可能跟工作沒有太多的關系。但是企業架構的思維方式是跟你有關的。比如,一個城市可以野蠻式生長,不用規劃。中國很多城市建設就是挖了填,再挖再填,跟我們的系統建設很像。另外一種情況是,一個城市使勁做規劃,根本不落地。
我畢業之后一直在北京,北京建設規劃了一個又一個環,現在到七環。環狀設計的確給今天北京交通帶來很大的問題,但并不代表不應該做規劃。很多人也知道,環的設計也給北京交通帶來很大益處。那么,我的觀點是,架構是邊規劃邊演進的,然后還有做治理。這個時候就應該要考慮如何分配,誰去做規劃,誰去做演進,誰去做治理。
某些企業里的治理者可能有官僚主義,這是我規劃的,你就得照著我的規劃做。這個時候大家會說,這種方法太差勁了,不用規劃,直接做。結果各自演進,變成一種混沌狀態。真正良好的過程是,要去做規劃,并且要去演進。負責人,尤其是做規劃、做治理的人,要有傾聽機制,有服務的心態,要思考如何服務各研發團隊。如果開發人員能夠去思考他做的技術功能是如何支撐企業戰略,如果公司每個人都思考這個問題,那么這個公司絕對很了不起。具有工程師文化的公司,對人員、工程師要求很高,從戰略,到業務、應用、技術,最后到實施都管控起來,這是企業架構方法論需要處理的一個問題。
規劃是做正確的事,治理是把事做正確。企業架構很關鍵的一點是,有一個很好的反饋機制。企業構是回答企業的問題,產品經理應該思考這個問題,開發人員更應該思考這個架問題。如果企業里每個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并關聯上自己做的事情,那這個企業會非常有活力。
蘇寧企業架構怎么做的,看一下理想情況下的過程。目前的業務、技術在什么水平,我想把它演進成哪個程度、哪個水平,分析差距,找到要做的項目,然后去實施、評估,不斷重復這個過程。到今天,蘇寧都沒有完全做到這一點,但是要不斷去做,讓大家做的事情匹配公司的戰略。
我們看一下具體做的過程。
2011年的時候,我們意識到業務和信息戰略對齊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時候還是靠各自業務線去驅動。從2012年開始,成立了一個專門做企業架構的團隊,這個團隊更多做的是應用架構層面的事情。那個時候團隊管控的范圍還比較表面,公司內部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也不是很深。那么,這個組織架構,除了有自己的規劃之外,還發揮什么作用呢?當各個研發中心出現工作沖突的時候,這個決策性的組織就出現了。在蘇寧常說的一句話:“找架構師來切一下,這個應該在哪里做。”出現問題,首先應該是在組織里找原因,而不是找一個人的原因。
后來,蘇寧開始設計整個應用架構,包括數據資產的規劃和設計。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組數據有很多的系統,如果大家對它理解不一致,就會帶來很多問題,而這個問題是公司層面要去做治理的。直到今天,整個企業架構的治理流程和制度是比較完善的,先做規劃,然后發布,最后反饋,如果在此過程當中有意見,可以不斷修訂。蘇寧所有研發中心包括四千多人,而這個應用架構的組織不到十人,數據架構只有三四個人,但是這個組織會管控很多核心的內容和設計,同時與各個研發中心之間有匹配和對應。
從治理的結果來看蘇寧的主體架構。可能很多人不了解,蘇寧今天已經不是一個SAP。蘇寧大概有1400多個系統,其中兩個系統和歷史遺留有關。一個是WCS,在2011年左右,WCS是其前臺的網站,是一個套裝軟件。一個是SAP,和供應鏈管理有關。但是,到今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第一代架構:POS+ERP支撐線下規模擴張
上圖是第一代架構、蘇寧的門店,后臺是ERP,前臺是POS。這個架構在當年的價值就在于,很大程度上利用它,蘇寧業務超過了國美。使用這套體系能夠快速開店。當時國美在收購店面的時候,蘇寧是快速開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信息化的支撐。從那個時候開始,蘇寧對IT的作用有了認識,吃到了甜頭,幾分鐘快速配置系統,就能做好開店的準備工作。
第二代架構:WCS+POS雙線作戰,搶灘線上
后來電子商務興起,蘇寧引進了IBM WCS電子商務套件,(上圖第二代架構)這個系統支撐了蘇寧好幾年的發展。它非常靈活,但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當業務量增大、業務復雜的時候,它的速度很慢,而且擴展性差。在2012年的時候,當時數據庫用的是頂配的780小型機,不能支撐整體業務。2012年10月,我把這個套裝軟件做了拆分,可以橫向擴展。可以認為是應用的一個拆分,但是應用和數據庫被綁定,它的內部邏輯無法更改。把它擴展成物理部署,當時變成十倍,給蘇寧留了很長的時間能夠做后面系統的整個拆分和遷移,過渡階段不讓它受影響。這時候,我覺得系統的不穩定和擴展性,對蘇寧的業務是有影響的。在快速支撐和發展業務的時候,如何快速橫向擴展,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考量點。
第三代架構:前中后架構重塑,O2O融合
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簽署精益布局項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并且達到預期目標。 /news/4855.html
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
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行業標桿的智能化、自動化燈塔工廠。 /news/4866.html
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從而全面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經過調研分析,圍繞園區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