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M是什么?
日期:2022-07-27 / 人氣: / 來源:www.600668.net / 熱門標簽: TQM 精益制造 精益生產
這是一個追求品質的時代。質量是生存與競爭的最佳利器,制造業不只是追求產品質量,更積極追求管理質量、服務質量。服務業更是全力地推動質量管理。不只是制造業、服務業,連法人機構、政府部門均積極推動TQM。下面跟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TQM的知識吧。
1.什么是TQM?
全面質量管理(TQM)------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
注:
(1) "全員"指該組織結構中所有部門和所有層次的人。
(2) 最高管理者強有力和持續的領導,以及該組織內所有成員的教育和培訓是這種管理途徑取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
(3) 在全面質量管理中,質量這個概念與全部管理目標的實現有關。
(4) "社會受益"意味著在需要時能滿足"社會要求"。
(5) 有時把全面質量管理(TQM)或它的一部分稱為“全面質量”、"公司 范圍內的質量管理"(CWQC)、"全面質量控制"(TQC)等。
2.品質管理的演進
人類的生活水平隨著科學日益昌明而不斷提高;工業產品則隨人類的需求由簡而繁,由粗而細;質量管制也由簡單的檢查演變為全面質量,美國的費根堡博士(Dr.Feigenbaum)將其演進分為五個段,再加上最近ISO9000和ISO14000國際標準發布實施后,國際社會開始建立和運作全面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因此,質量管理和發展應包括以下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 操作員的質量管制
十八世紀的生產方式,是由操作員一個人負責整個制品,大部份操作員本身即為老板,由原材料至成品銷售由操作員一個人負責,每一個操作員可以很快地從消費者得到質量情報。因此,其制品的質量也由其自行管制。
第二階段: 領班的質量管制
二十世紀初,機器的出現引發了大規模生產的工業革命,近代科學管理方法如時間與動作研究及標準化(Standardization)、簡單化(Simplification)、專業化(Specialization)的3S運動漸受重視,生產方式轉變為多數人集合在一起,由一個領班負責監督其工作及制品質量。
第三階段: 檢驗的質量管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工廠組織更復雜,單靠領班已無法管理大量的工人。因此,只好由專職的檢驗人員負責檢驗制品質量,使生產工作與檢驗工作分開辦理。
192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修瓦特博士(Dr.shewhat)為工廠管理開拓了新的領域,首創管制圖,1931年發表“制造產品質量的經濟管制”(Economic Control Quality Factured Products)一書,后來經過許多學者及專家不斷研究與發展,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應巨大軍工生產的需要,美國國防部規定使用統計的品管方法,各工廠相繼使用,大戰后其他國家也紛紛仿效應用,以致出現過熱現象。
當時出現比較典型的統計控制方法有:
在西方: MIL-STD-105抽樣方法、管制圖、SPC 。
在日本: 品管七大手法 (新、舊)
第五階段: 全面質量管理
近代工業技術與管理迅速發展,產生了三種壓力:
(一) 顧客對質量的要求提高
(二) 顧客對質量的要求提高,相對使工廠作業落后
(三) 質量成本,使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處于不利的地位
為克服上面的三種壓力,只靠統計的質量管制已無法因應,因此將以往的技術、制造、檢驗部門的質量管制,擴至包括市場調查、研究發展、設計管制、進料管制、制程管制、質量保證、銷售服務等的管制,使公司各部門全體人員共同協力合作參與質量管制活動。
費根堡博士即為此階段的開創者,于《全面質量管理》一書中最先提出全面質量管制的概念──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后經美國三位質量大師:戴明博士(Dr.Deming)、裘蘭博士(Dr.juran)與克勞斯比先生(Mr.Crosby)的不斷研究發展,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觀念。雖然他們各對TQM有其不同的觀點,但歸結起來有下列數個重點:
(一) 顧客為尊
(二) 成立跨部門的改善小組
(三) 向競爭對手、同業或異業學習
(四) 由最高管理者領導全面參與
(五) 持續不斷地改善
第六階段: 全面質量、環境和安全管理
在全面質量管理發展的基礎上,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頒布了ISO 9000國際質量標準、ISO14000國際環境標準及安全、社會責任標準,在采用這些標準的同時,目前又把它們結合起來,建立了全面質量、環境和安全管理體系(TQEHMS),從而使全面質量管理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標準化階段。
3.質量管制的做法
制程品管 ( PQC:Process Quality Control )
統計品管 ( 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
全面品管 ( TQC:Total Quality Control )
全公司品管 ( CWQC:Company-Wided Quality Control )
品管圈 ( 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 )
全面質量管理 (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ISO 9000質量管理系統
ISO 14000環境管理系統
社會責任及安全、健康管理系統 ( SA8000、ISO18000、OHSMS )
4.全員的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對生產全過程的控制,而全過程的質量活動都是通過不同崗位的責任者-----人來實施和完成。因此,任何一個崗位的責任者對產品質量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產品質量人人有責。因此全面質量管理要求人人關心質量,人人做好本職工作,全員參與質量管理,這是全面質量管理首要的要求和特點。
為了保證全員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質量要始于教育,終于教育:通過教育提高全員的質量意識,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促進職工自覺參與質量保障和管理活動。同時還要不斷通過教育,使職工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使他們勝任本職工作。
(2) 明確職責和職權:各單位和部門都要為不同崗位責任者制定明確職責和職權,并注意接口和合作,這樣才保證全員密切配合,協調、高效地參與質量管理工作。
(3) 開展多種質量管理活動:全員積極參與質量活動是保證質量的重要途徑,特別是群眾性的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可以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使他們有發揮自已聰明才智的用武之地,這也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4) 獎懲分明:獎勵對質量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引起大家對質量的重視。逐漸形成唯質量最重要的價值觀,造就質量文化氛圍,這對有效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是必要的基礎。
5.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任何產品質量的產生、形成和實現都有一個過程,即質量環。因此,要保證產品質量,必須把產品質量形成的全過程、各個環節及有關因素都有效地控制起來,并形成一個綜合的質量體系。如果認為只要控制好關鍵工序就可以保證產品質量那是錯誤的。為保證全過程
(1)編制程序文件: 任何過程都是通過程序運作來完成的,因此編制科學、有效的程序文件是保證過程控制的基礎。ISO 9000標準明確要求供方必須編制程序文件。
(2)有效地執行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反映過程和動作的指南,若只編制程序文件而不執行或錯誤地執行,都不會發揮程序文件的指南作用,也就不能保証全過程處于受控制狀態。
──ISO 9000標準要求供方有效地實施質量系統及其形成文件的程序,就是為了確保對質量形成全過程的控制。
(3)質量策劃:質量策劃是為了更好地分析、掌握過程的特點和要求,并為此而制定相應的辦法,最終更好地實施全過程的控制。
──ISO 9000標準對質量策劃同樣有明確要求,這完全符合全面質量管理整體系統策劃原則。
(4)注意過程接口控制:有些質量活動是由很多小規模的過程連續作業完成的,還有些質量活動同時涉及不同類型的過程,這些情況都需協調和銜接,如果不能密切配合,無法做到全過程有效控制。
作者: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