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分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是人從生存到發展的五個需求級別。
著名精益專家蔣維豪先生指出,精益企業分五個級別,分別是精實級,精良級,精益級,敏捷級,永續級,代表了企業從生存到發展的五個層次。
兩個都是五級別,是巧合嗎?
博革咨詢認為不是巧合,其內部有必然的聯系。這個聯系就是企業的人性。
企業由人組成,企業的思想行為是人的思想行為的體現,必然符合人性規律。馬斯洛的五層需求是人性的體現,體現在人的行為的明意識和潛意識中。而企業的人性會形成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行為,以企業文化的形態呈現。
精益企業的五層級別,正是人性的五層需求的體現。
初始階段,企業要首先獲得維持經營的最基本利潤,就像人,首先要獲得食物,保證生存下去。
初級階段的企業,在市場中是弱勢的,一般來說既沒有銷售的定價權,也沒有采購的定價權,要維持利潤,只有內部挖潛,靠降低成本換來的降低售價參與市場競爭。
就像大野耐一的名言:消除一成的浪費,相當于提高一倍的銷量。所以,企業自然而然的會想盡辦法消除浪費,降低成本。這樣,就會達到精益的第一級,精實級。
企業獲得了最基本的利潤,生存下來了,企業馬上就會想到經營的安全性。這就像人在獲得食物,暫時生存沒有問題后,馬上就有安全的需求。
企業希望找到一個辦法,能獲得穩定的利潤來源,而不是靠運氣在市場上碰。經過研究,企業發現要獲得持續穩定的銷售量,就要滿足客戶的需求。
于是,一個原則在企業內部被貫徹,那就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中心,安排產品開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各項運營作業。隨之就會進行價值確認、流程改造等改善活動。企業就由精實級進化為精益的第二級:精良級。
滿足了客戶的需求,有了穩定的利潤來源,但市場是多變的,這樣的利潤有時是波動很大的。銷量波動大時,既難安排生產,又面臨利潤損失。
企業經過思考,發現市場是個相互關聯的供應鏈,任何企業不能孤立的生存在市場中,一定要成為供應鏈的一環,才能擁有長期獲利的能力。
就像人的第三層社交需求。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求以后,就會想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在這個環境中,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自己從環境中獲得的是什么,付出的是什么。
因此,企業開始把精益改善向上下游延伸。向上游的延伸,可與供應商結成戰略伙伴關系,通過送貨節拍、質量控制等方法,達到消減庫存、免檢等效果,從而共同降低成本、提高共同的市場競爭力和獲利能力。企業向下游的精益改善,可獲得更長的訂單提前時間,更精準的客戶需求變動信息,更有利的銷售配送計劃。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需求的波動,為平準生產創造條件。
對供應鏈的精益改善,可使企業獲得長期獲利的能力,這就達到了精益的第三級:精益級。
企業要進化到精益的第四級:敏捷級,就要打造快速應變能力和柔性。這時光靠管理的制度和技術是難以達到的。必須要靠全體員工高昂的士氣、高度的責任心和持續改善的恒心。
要獲得員工的這些回報,企業必須尊重員工,尊重他們的生理、心理需求,給他們創造便利的物質條件和融洽、尊重的工作氛圍。這也正是馬斯洛人性需求的第四級,對尊重的需求。
豐田提出造車先育人,也有完善的人才養成體系。這些除了對員工工作技能的培訓,更多的是對員工心理需求的滿足,讓員工感覺被重視,被尊重,因此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員工會自覺的把企業的目標當成自己的目標,產生出高度的責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這些美好的情感,正是持續改善的原動力。持續改善是主觀能動性很強的行為,靠紀律和壓力是不能完成的。必須激發人心底的潛能,使改善成為人自己的欲望,讓人自覺自愿的參與和堅持。
我們會看到從馬斯洛尊重需求到建設敏捷級精益企業,遵循了如下的路線圖:
企業決定以人為本 → 尊重人性措施 → 人才養成 → 產生歸屬感 → 激發責任感 → 樹立使命感 → 以企業目標為己任 → 持續改善 → 具備應變能力和柔性 → 敏捷級精益企業。
企業的最高追求是永續經營。永續經營,需要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和方法論(核心的技術、管理知識產權)正確、及時的傳承下去。完成這個傳承,最核心還是需要人才。
人感到被尊重,會產生知恩圖報的心理,會出于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企業奉獻。但這種奉獻是不長久、不穩定的,因為人畢竟還有自己的最高追求,那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企業要在充分考慮客戶、員工、供應商和本身需求的基礎上,制定美好的愿景,給員工以“共存共榮,永續經營”的理想。
愿景可以引導員工的價值取向,員工會感到企業的愿景也是自己的理想,在企業實現愿景的過程中,員工會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樣就會產生個人理想與企業愿景的融合。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再是知恩圖報的交換,而是員工心理需求的自然流露。實現企業愿景,成為員工的自己的欲望。
這樣,企業會達到精益的最高級:永續級。與企業一起的成功的,是千百個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是人性的最高層次的滿足。
綜上,博革咨詢梳理了精益建設與人性滿足的邏輯關系。正是因為精益注重了對人性的分析與滿足,才使得精益本身從精益管理升華到了精益思想。它超越了工具論,也超越了目標論,成為一種經營的哲學。
著名精益專家蔣維豪先生指出,精益企業分五個級別,分別是精實級,精良級,精益級,敏捷級,永續級,代表了企業從生存到發展的五個層次。

兩個都是五級別,是巧合嗎?
博革咨詢認為不是巧合,其內部有必然的聯系。這個聯系就是企業的人性。
企業由人組成,企業的思想行為是人的思想行為的體現,必然符合人性規律。馬斯洛的五層需求是人性的體現,體現在人的行為的明意識和潛意識中。而企業的人性會形成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行為,以企業文化的形態呈現。
精益企業的五層級別,正是人性的五層需求的體現。
初始階段,企業要首先獲得維持經營的最基本利潤,就像人,首先要獲得食物,保證生存下去。
初級階段的企業,在市場中是弱勢的,一般來說既沒有銷售的定價權,也沒有采購的定價權,要維持利潤,只有內部挖潛,靠降低成本換來的降低售價參與市場競爭。
就像大野耐一的名言:消除一成的浪費,相當于提高一倍的銷量。所以,企業自然而然的會想盡辦法消除浪費,降低成本。這樣,就會達到精益的第一級,精實級。
企業獲得了最基本的利潤,生存下來了,企業馬上就會想到經營的安全性。這就像人在獲得食物,暫時生存沒有問題后,馬上就有安全的需求。
企業希望找到一個辦法,能獲得穩定的利潤來源,而不是靠運氣在市場上碰。經過研究,企業發現要獲得持續穩定的銷售量,就要滿足客戶的需求。
于是,一個原則在企業內部被貫徹,那就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中心,安排產品開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各項運營作業。隨之就會進行價值確認、流程改造等改善活動。企業就由精實級進化為精益的第二級:精良級。
滿足了客戶的需求,有了穩定的利潤來源,但市場是多變的,這樣的利潤有時是波動很大的。銷量波動大時,既難安排生產,又面臨利潤損失。
企業經過思考,發現市場是個相互關聯的供應鏈,任何企業不能孤立的生存在市場中,一定要成為供應鏈的一環,才能擁有長期獲利的能力。
就像人的第三層社交需求。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求以后,就會想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在這個環境中,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自己從環境中獲得的是什么,付出的是什么。
因此,企業開始把精益改善向上下游延伸。向上游的延伸,可與供應商結成戰略伙伴關系,通過送貨節拍、質量控制等方法,達到消減庫存、免檢等效果,從而共同降低成本、提高共同的市場競爭力和獲利能力。企業向下游的精益改善,可獲得更長的訂單提前時間,更精準的客戶需求變動信息,更有利的銷售配送計劃。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需求的波動,為平準生產創造條件。
對供應鏈的精益改善,可使企業獲得長期獲利的能力,這就達到了精益的第三級:精益級。
企業要進化到精益的第四級:敏捷級,就要打造快速應變能力和柔性。這時光靠管理的制度和技術是難以達到的。必須要靠全體員工高昂的士氣、高度的責任心和持續改善的恒心。
要獲得員工的這些回報,企業必須尊重員工,尊重他們的生理、心理需求,給他們創造便利的物質條件和融洽、尊重的工作氛圍。這也正是馬斯洛人性需求的第四級,對尊重的需求。
豐田提出造車先育人,也有完善的人才養成體系。這些除了對員工工作技能的培訓,更多的是對員工心理需求的滿足,讓員工感覺被重視,被尊重,因此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員工會自覺的把企業的目標當成自己的目標,產生出高度的責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這些美好的情感,正是持續改善的原動力。持續改善是主觀能動性很強的行為,靠紀律和壓力是不能完成的。必須激發人心底的潛能,使改善成為人自己的欲望,讓人自覺自愿的參與和堅持。
我們會看到從馬斯洛尊重需求到建設敏捷級精益企業,遵循了如下的路線圖:
企業決定以人為本 → 尊重人性措施 → 人才養成 → 產生歸屬感 → 激發責任感 → 樹立使命感 → 以企業目標為己任 → 持續改善 → 具備應變能力和柔性 → 敏捷級精益企業。
企業的最高追求是永續經營。永續經營,需要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和方法論(核心的技術、管理知識產權)正確、及時的傳承下去。完成這個傳承,最核心還是需要人才。
人感到被尊重,會產生知恩圖報的心理,會出于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企業奉獻。但這種奉獻是不長久、不穩定的,因為人畢竟還有自己的最高追求,那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企業要在充分考慮客戶、員工、供應商和本身需求的基礎上,制定美好的愿景,給員工以“共存共榮,永續經營”的理想。
愿景可以引導員工的價值取向,員工會感到企業的愿景也是自己的理想,在企業實現愿景的過程中,員工會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樣就會產生個人理想與企業愿景的融合。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再是知恩圖報的交換,而是員工心理需求的自然流露。實現企業愿景,成為員工的自己的欲望。
這樣,企業會達到精益的最高級:永續級。與企業一起的成功的,是千百個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是人性的最高層次的滿足。
綜上,博革咨詢梳理了精益建設與人性滿足的邏輯關系。正是因為精益注重了對人性的分析與滿足,才使得精益本身從精益管理升華到了精益思想。它超越了工具論,也超越了目標論,成為一種經營的哲學。
作者:博革咨詢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