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體系的目標是零庫存、多品種、無缺陷。消除一切浪費、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斷改善,以最優品質、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對市場需求做出最迅速的相應。下面博革咨詢為大家具體解讀
精益生產體系中九項具體內容:
1.看板 看板管理,指為了達到及時生產(
JIT)方式控制現場生產流程的工具。及時生產方式中的拉式(Push)生產系統可以使信息的流程縮短,并配合定量、固定裝貨容器等方式,而使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流動順暢。
及時生產方式的看板旨在傳達信息:“何物,何時,生產多少數量,以何方式生產、搬運”。
看板的信息包括:零件號碼、品名、制造編號、容器形式、容器容量、發出看板編號、移往地點、零件外觀等。
及時生產方式的看板在生產線上分為兩類:領取看板和生產看板。
2.標準作業 標準作業是將作業人員、作業順序、工序設備的布置、物流過程等問題做最適當的組合,以達到生產目標而設立的作業方法。它是以人的動作為中心、按沒有浪費的操作順序進行生產的方法。它是管理生產現場的依據,也是改善生產現場的基礎。
3.少人化 精益生產提高效率的目標之一是少人化,少人化就是根據產量的多少來增減人工,這樣的生產線也叫做少人化生產線,從而達到用最少的人員滿足顧客的生產需求。
實現少人化,必須滿足以下3個前提條件:采用一個流生產;要經常審核、修改作業標準和作業標準組合;有具備能操作多種工序的能力的訓練有素的作業人員。
4.快速換產 快速換產即
SMED,是一種能有效縮短產品切換時間的理論和方法。
切換時間是指從前一種產品加工結束轉換到能生產出后一種產品的合格時所需要的時間。
5.柔性化 柔性生產即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作方式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改革,使生產系統能對市場需求變化作出快速的適應,同時消除冗余無用的損耗,力求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計算機及自動化技術是柔性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例如柔性制造系統
(Flexible production capacity,FMS)是以統一的信息控制系統和自動物料儲運系統連接起來的一組加工設備,能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實現多品種工件的加工,并具有一定管理功能。柔性生產是全面的,不僅是設備的柔性,還包括管理、人員和軟件的綜合柔性。與柔性生產相適應,當前國際上柔性管理也開始出現。
6.U型線 脫離原有生產線設計思想,使物流路線形成U型,進料和出料由一個人承擔,這樣可避免由于投入的人看不到出貨情況而造成的中間在制品增加,中間在制品增加的最大弊端會使品質難以保證,先入先出不能得以實施,使系統的靈敏度嚴重下降。U型線的真真含義是在加工的過程中物流的過程是U型,而不是設備排布像U型。
7.多能工 多能工就是具有操作多種機器設備能力的作業人員。多能工是與設備的單元式布置緊密聯系的。在U 型生產線上,多種機器緊湊的組合在一起,這就要求作業人員具有能夠應對循環時間和標準作業組合的變化以及在多數情況下能應對一個個作業內容變化的能力。作業人員必須是多能工,能夠進行多種設備的操作,負責多道工序。為此必須通過工作崗位輪換把作業人員訓練成對所有工序的所有崗位都是熟練的作業人員,也就是多能工。
8.平準化 生產平準化是多品種混合流水生產中一個概念。平準就是要求生產平穩地、均衡地進行。平準化不僅要達到產量上的均衡,而且還要保證品種、工時和生產負荷的均衡。所以,它實際上是均衡生產的高級階段 企業在進行多品種生產時,需要考慮如何科學地編排投產順序,實行有節奏、按比例地混合連續流水生產。而編排多品種混流生產投產順序的基本原理是生產平準化問題。生產平準化是指在多品種生產條件下,科學地組織和管理可變流水線上若干品種產品投產順序的一種最優化方法。
9.一個流 一個流生產又稱一件流生產,是指將作業場地、人員、設備合理配置,按照一定的作業順序,零件一個一個地依次經過各工序設備進行加工、移動。
一個流生產的優點:
①最短生產周期;
②發現問題及時,質量成本低;
③搬運最小化,創造安全的生產條件;
④減少存貨和在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