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員工的培訓是常規性的、側重于結果的管理活動。所以在進行員工培訓時,人力資源部門一般會依據員工或相關部門事先提出的培訓需求,針對培訓對象的特點和培訓內容,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包括培訓的頻率、時長和費用等,同時制定一份詳細的操作流程手冊,類似于傻瓜相機的說明書(人們可以按照說明書的指示去按動快門,其它的問題,包括亮度、光度、色溫等,全部是由相機自己來完成)。因此,不論被培訓者是否有實際工作經驗,在這個操作手冊的指導下,都能夠進行常規的運作——這有點類似于工業化、
標準化作業。
這種短期的培訓以“事”為本,是以短期結果為導向,以解決公司具體問題、提高公司管理效率為目的的。
企業員工培訓所采用的是有關知識或專業技能的“單向”傳授的方法,它類似于給植物施肥。在這個過程中,培訓者只是一名簡單的施肥工人,他只需要針對被培訓人“眼前”(短期)的需要去提供肥料,并控制好它的數量、密度和頻次即可,而不是很好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入手,因此很難做到長遠的系統規劃。
企業員工的培養一般是基于對未來的預期,側重于系統化和持續性的頂層設計,它側重于員工綜合素質的塑造,而不是單一知識的傳授。這與家庭中的子女教育有類似之處。父母在為子女教育進行投入時,通常會使用“培養”這個詞,而不會說這是在“培訓”一個孩子。比如,一些家長希望將自己的子女培養成為鋼琴家或者是舞蹈家,這是側重于長期目標的培養。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培養子女是不圖回報的,而企業培養員工是需要回報的。
在生活當中,我們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備非常優秀的綜合素質。子女優秀與否往往與他(她)們父母的素質、成長環境以及自身天賦有關。比如,一位家長立志于把孩子培養成鋼琴家,那是因為家長看到了這個孩子本身具有成為鋼琴家的天賦基礎。但是假如一個家庭中有兩三個孩子的話,可能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向鋼琴家的方向發展,有的可能適合學舞蹈,有待可能適合做工程師。所以,父母對子女的培養是根據其自身的特質進行的。而此時父母所扮演的是“優秀的園藝師”,不僅僅要為植物施肥,還包括識別植物的特點,加以特殊的照料,并為它營造出一個最適合生長的外部環境。
同理,企業在員工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員工的異質性,在員工成長的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培養措施,并且能為員工提供一種穩定的、適宜的成長環境,使員工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個體的效能。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對員工的培養,不是為了讓員工在短期內學會某種崗位技能,而是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員工的成長視角出發的一種管理行為,通過對員工邏輯思維方式和習慣的培養和訓練,使其行為更加適宜企業的文化,從而使其潛能得以挖掘和開發。
上海博革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長期為企業輸送
精益六西格瑪管理人才,不僅為企業提供培訓,提升企業效率,更是為企業培養頂級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