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管理中企業出貨的訂單交付率
日期:2017-01-12 / 人氣: / 來源:www.600668.net / 熱門標簽: 庫存管理
企業庫存管理中一般分為庫存出貨或者訂單出貨。兩者的生產計劃完成率定義沒有區別。
庫存出貨模式的交付率客戶訂單交付率和承諾交付率是不加區分的。一般定義為接到客戶訂單時,庫存是否能夠按要求立刻發貨。但這里面也存在著非常多的漏洞等待計劃人員去利用。
問題1:是按照訂單數量還是按照訂單筆數考核?
如果按照訂單數量考核,可以立刻想到的是A類量大的產品不會缺貨,這樣指標會很好看。 如果按照筆數考核,即不能交付的筆數/總訂單筆數,那客服人員有可能通過滿足BC類客戶的需求來提升這個指標。
博革咨詢服務過的一家丹麥生物科技公司,對主計劃部門的主要考核指標是揀貨率,即客戶下達訂單后按時交付的筆數/總筆數。后來運行一段時間后,發現A類客戶缺貨率居然比BC類客戶還高。究其原因,當缺貨時,1個A類客戶一次要100噸的貨,而這100噸的貨可以同時滿足很多筆BC類客戶的訂單需求。在某個產品處于臨近缺貨時,客服人員就開始進入控貨模式,優先將小的客戶的需求都留出來。 后面公司將A類客戶分離出來,單獨考核交付率來解決這個問題。然后運行半年后,發現B類客戶的缺貨率高于C類客戶。公司最終默認了這個事實。
但是,SAP數據顯示,丹麥公司和北美公司就不存在類似的現象。基本上客服人員是按照客戶的重要度發貨。這里面深層次原因是在國外分公司,績效考核并不像國內這么嚴格。
問題2:如果一個客戶一次訂貨未滿足,后面他天天下這個物料的訂單,算是一筆還是客戶每下一次訂單就算一次延誤? 還有,當缺貨時,一個客戶恐慌性訂貨,即一次訂平時好幾個月的貨,這樣是否算缺貨?
博革咨詢輔導過的一個全國性的醫藥商業企業,其北京分公司是嚴格按照醫院的訂單筆數計算,就發生過某種藥品短缺后,一個醫院藥房的工作人員每天下單,而這家企業就每次記錄一次缺貨,一個醫院在2周內,就發生了14筆缺貨。而同樣的情況在該集團上海分公司醫藥商業企業就只算一次。具體怎么定義實際上是計劃部門和銷售部門長期博弈的結果。
同樣在這家商業企業,一個客戶本來每周用5盒藥,發現缺貨后,一次訂了40盒,然后連續8周不訂貨了,這導致新補充的藥品在其他幾家醫院都斷貨了。
前面的例子都是說客戶不會配合計劃部門來弄虛作假。 當客戶是企業的經銷商時,還會有其他的問題出現,博革咨詢還遇到一個國內著名的化肥企業,他們的衡量指標是平均發貨天數。即接到訂單到裝車發貨的天數,考核天數是三天,銷售部門抱怨生產部門交付周期長,但從SAP提取指標,平均不到三天。完全滿足公司考核。進一步分析,發現該公司有20%的撤單。原來,當某種產品超過7天生產部門還不能交付,生產計劃員就直接聯系地區的銷售經理,要求代理商先在SAP中撤單,然后等產品生產出來再重新下訂單!這樣一來,交付指標很理想但實際客戶需求未得到滿足。對于復合肥生產,每次切換產品,成本損失是4萬。對于C類產品,生產部門不累積80噸的訂單是不安排生產的,而經銷商下訂單是隨機的,這樣就有可能需要等待2-4周才能發貨的情況。后來博革咨詢給出的建議是采用輪次計劃,即提前安排好C類產品的生產時間,例如每月第一周生產C1,第2周生產C2,要求經銷商提前一周的周五前下單。如果經銷商錯過本次計劃,就只能下個月再訂貨。
所以說,做好交付率考核需要運營管理部根據自己公司的實際業務需求,綜合考量,堵住漏洞。
庫存出貨模式的交付率客戶訂單交付率和承諾交付率是不加區分的。一般定義為接到客戶訂單時,庫存是否能夠按要求立刻發貨。但這里面也存在著非常多的漏洞等待計劃人員去利用。

問題1:是按照訂單數量還是按照訂單筆數考核?
如果按照訂單數量考核,可以立刻想到的是A類量大的產品不會缺貨,這樣指標會很好看。 如果按照筆數考核,即不能交付的筆數/總訂單筆數,那客服人員有可能通過滿足BC類客戶的需求來提升這個指標。
博革咨詢服務過的一家丹麥生物科技公司,對主計劃部門的主要考核指標是揀貨率,即客戶下達訂單后按時交付的筆數/總筆數。后來運行一段時間后,發現A類客戶缺貨率居然比BC類客戶還高。究其原因,當缺貨時,1個A類客戶一次要100噸的貨,而這100噸的貨可以同時滿足很多筆BC類客戶的訂單需求。在某個產品處于臨近缺貨時,客服人員就開始進入控貨模式,優先將小的客戶的需求都留出來。 后面公司將A類客戶分離出來,單獨考核交付率來解決這個問題。然后運行半年后,發現B類客戶的缺貨率高于C類客戶。公司最終默認了這個事實。
但是,SAP數據顯示,丹麥公司和北美公司就不存在類似的現象。基本上客服人員是按照客戶的重要度發貨。這里面深層次原因是在國外分公司,績效考核并不像國內這么嚴格。
問題2:如果一個客戶一次訂貨未滿足,后面他天天下這個物料的訂單,算是一筆還是客戶每下一次訂單就算一次延誤? 還有,當缺貨時,一個客戶恐慌性訂貨,即一次訂平時好幾個月的貨,這樣是否算缺貨?
博革咨詢輔導過的一個全國性的醫藥商業企業,其北京分公司是嚴格按照醫院的訂單筆數計算,就發生過某種藥品短缺后,一個醫院藥房的工作人員每天下單,而這家企業就每次記錄一次缺貨,一個醫院在2周內,就發生了14筆缺貨。而同樣的情況在該集團上海分公司醫藥商業企業就只算一次。具體怎么定義實際上是計劃部門和銷售部門長期博弈的結果。
同樣在這家商業企業,一個客戶本來每周用5盒藥,發現缺貨后,一次訂了40盒,然后連續8周不訂貨了,這導致新補充的藥品在其他幾家醫院都斷貨了。
前面的例子都是說客戶不會配合計劃部門來弄虛作假。 當客戶是企業的經銷商時,還會有其他的問題出現,博革咨詢還遇到一個國內著名的化肥企業,他們的衡量指標是平均發貨天數。即接到訂單到裝車發貨的天數,考核天數是三天,銷售部門抱怨生產部門交付周期長,但從SAP提取指標,平均不到三天。完全滿足公司考核。進一步分析,發現該公司有20%的撤單。原來,當某種產品超過7天生產部門還不能交付,生產計劃員就直接聯系地區的銷售經理,要求代理商先在SAP中撤單,然后等產品生產出來再重新下訂單!這樣一來,交付指標很理想但實際客戶需求未得到滿足。對于復合肥生產,每次切換產品,成本損失是4萬。對于C類產品,生產部門不累積80噸的訂單是不安排生產的,而經銷商下訂單是隨機的,這樣就有可能需要等待2-4周才能發貨的情況。后來博革咨詢給出的建議是采用輪次計劃,即提前安排好C類產品的生產時間,例如每月第一周生產C1,第2周生產C2,要求經銷商提前一周的周五前下單。如果經銷商錯過本次計劃,就只能下個月再訂貨。
所以說,做好交付率考核需要運營管理部根據自己公司的實際業務需求,綜合考量,堵住漏洞。
作者:博革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