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中我們提到,國內的精益生產方式中的成本管理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那么在推進精益成本管理的過程中該如何應對呢?對于此,博革咨詢認為有以下幾種對策。
1、加強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實施
精益生產方式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消除浪費的思想自然是涉及到企業運作的方方面面,因此生產企業應該建立和不斷完善一套適合自身發展情況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統。首先,在采購環節,生產企業應該通過信息系統來實現信息的傳遞,通過建立管理信息化,供應商可以即時知道該企業對各種原材料的消耗數量和庫存情況,隨時準備對該企業供貨,遇到生產企業訂單大增時,供應商也能做出對策。然后,在成本核算方面,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實時跟進目標成本管理的實施,發現和計算得出預算實施過程中與原目標的偏差,同時對目標的分解一目了然,也能隨時掌握各項作業的實施情況以及對產品增值所作出的貢獻。此外,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強化組織內各部門成員的溝通和工作完成情況。
2、及時調整目標成本法實施過程的目標
在面對企業的內外環境變化時,預算出現較大偏差,原有預算不再適宜時必須當機立斷、及時調整,比如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時必須及時根據市場要求改變產品的數量和品種;企業內部資源發生變化時迅速調整人力、設備、組織等多方要素以達到預期生產;增補臨時預算,為避免短缺增加庫存、為盡快上市加大研發力度等。如果企業無法迅速解決突發的外界不利因素,一味堅持原定預算,很可能會導致與目標偏差更大,精益生產方式從產品研發的源頭就對產品進行規劃,對目標實施進行的跟蹤調整是實施工作的重中之重。
打個比方,A產品在市場上已經出現很長一段時間,其市場售價一直穩定在100元上下,而此時,某新生產商剛介入A產品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發,終于研發出A產品,但此時計算成本的時候發現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的總和已經超過100元,如果要繼續讓該產品上市,就要在原來成本綜合的基礎上加上該生產商期望的利潤,此時已經遠遠超過市價,失去價格優勢,很難在市場上立足,放棄則增加了不少研發支出;而同樣的,該生產商預先對A產品進行調查分析,先根據市場價格對其進行預算規劃,用市價減掉自身期望獲得的目標利潤,在保障A產品質量的同時把成本限定在一個范圍之內,以防止自己研發生產出來的A產品失去競爭優勢,相反地,如果預期成本超出預算范圍,則可考慮放棄該項目。
此外,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增值”作業,通過小幅度提高目標價格以更加貼近消費者需求。這樣的預算調整才能夠與時俱進,繼續堅持以“顧客需求”為主導。
3、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管
首先,質量成本等于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之和。預防成本主要是為預防不合格品與故障發生所產生的成本,鑒定成本則是用于評估產品是否滿足規定所付出的相關費用,內部損失成本主要是由返工、停工、故障處理等方面導致的支出,外部損失成本則主要是由售后服務方面支付的相關費用。這幾項質量成本方面的支出本身就是緊密相連的,隨著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的增加,能夠有效地減少將來內部損失與外部損失的相關成本。精益生產方式下采用適時制生產,訂單要求按時、按量完成,由返修、故障處理帶來的生產線變更和生產線停滯都對生產企業有著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要想通過實施質量成本管理降低質量成本,必須強化企業內部的質量監督體系,制定成本目標,把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和各個生產工序,在質量問題產生的源頭了解情況、收集數據、做相應的分析,每一個產成品經檢驗后必須由質檢員簽字,以減少由質量問題帶來的各種不必要的支出,同時減少內部損失成本和相關售后服務的支出。
4、采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
精益生產方式的目的是消除浪費,那么作業成本法作為實施其成本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相對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更能對成本動因及各項作業進行分析考核。作業成本法,是一種通過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追蹤動態反映,計量作業和成本對象的成本,評價作業業績和資源的利用情況的成本計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業為中心,根據作業對資源耗費的情況將資源的成本分配到作業中,然后根據產品和服務所耗用的作業量,最終將成本分配到產品與服務。
隨著當前眾多企業實現高度自動化,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制造費用在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增加,作業成本法把企業當成為滿足客戶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形成了一條由內向外的作業鏈。每完成一項作業消耗一定的資源,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到下一項作業,以此類推,直到最終把產品提供給客戶,這個最終產品作為企業所做的一系列作業的總產出,凝聚了各個作業上的價值,最終轉移給客戶。
一般而言,通過實施作業成本法對目標的分解。對這個最終產品的產出有意義的資源耗費稱為“有效資源耗費”,能增加轉移給客戶價值的作業稱為“增值作業”,其它的則當作無效作業、無效資源耗費,精益生產方式所提倡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費”。
那么,在歸集資源費用的時候,企業應該要特別注意生產過程中價值高的資源消耗。比如在制造企業的制造費用的比例高,就應該把研究重點放在制造費用發生的源頭上;在歸集人工成本的時候,就要通過分析各項作業所花費的工時及人工級別確定相關作業的人工成本,而如果企業機械化程度高,則應把重點放在制造費用上;接下來就是分別計算機器設備、水電等方面的消耗。在作業實施的同時,應當根據企業生產的現狀,對每一道工序的實際消耗與之前制定的目標成本規劃相比較,從而進一步評價該生產流程與預算是否有偏差,與現行的市場價格相差多少,這些都影響著生產線上的產品是否能夠順利按照原先的規劃上市,如果偏差太大,則需要再分析哪些資源是必須的,哪些是可以減少的,哪些是可以改進的,進而適當作出調整,從而完善精益生產方式的實施。
1、加強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實施
精益生產方式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消除浪費的思想自然是涉及到企業運作的方方面面,因此生產企業應該建立和不斷完善一套適合自身發展情況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統。首先,在采購環節,生產企業應該通過信息系統來實現信息的傳遞,通過建立管理信息化,供應商可以即時知道該企業對各種原材料的消耗數量和庫存情況,隨時準備對該企業供貨,遇到生產企業訂單大增時,供應商也能做出對策。然后,在成本核算方面,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實時跟進目標成本管理的實施,發現和計算得出預算實施過程中與原目標的偏差,同時對目標的分解一目了然,也能隨時掌握各項作業的實施情況以及對產品增值所作出的貢獻。此外,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強化組織內各部門成員的溝通和工作完成情況。
2、及時調整目標成本法實施過程的目標
在面對企業的內外環境變化時,預算出現較大偏差,原有預算不再適宜時必須當機立斷、及時調整,比如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時必須及時根據市場要求改變產品的數量和品種;企業內部資源發生變化時迅速調整人力、設備、組織等多方要素以達到預期生產;增補臨時預算,為避免短缺增加庫存、為盡快上市加大研發力度等。如果企業無法迅速解決突發的外界不利因素,一味堅持原定預算,很可能會導致與目標偏差更大,精益生產方式從產品研發的源頭就對產品進行規劃,對目標實施進行的跟蹤調整是實施工作的重中之重。
打個比方,A產品在市場上已經出現很長一段時間,其市場售價一直穩定在100元上下,而此時,某新生產商剛介入A產品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發,終于研發出A產品,但此時計算成本的時候發現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的總和已經超過100元,如果要繼續讓該產品上市,就要在原來成本綜合的基礎上加上該生產商期望的利潤,此時已經遠遠超過市價,失去價格優勢,很難在市場上立足,放棄則增加了不少研發支出;而同樣的,該生產商預先對A產品進行調查分析,先根據市場價格對其進行預算規劃,用市價減掉自身期望獲得的目標利潤,在保障A產品質量的同時把成本限定在一個范圍之內,以防止自己研發生產出來的A產品失去競爭優勢,相反地,如果預期成本超出預算范圍,則可考慮放棄該項目。
此外,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增值”作業,通過小幅度提高目標價格以更加貼近消費者需求。這樣的預算調整才能夠與時俱進,繼續堅持以“顧客需求”為主導。
3、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管
首先,質量成本等于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之和。預防成本主要是為預防不合格品與故障發生所產生的成本,鑒定成本則是用于評估產品是否滿足規定所付出的相關費用,內部損失成本主要是由返工、停工、故障處理等方面導致的支出,外部損失成本則主要是由售后服務方面支付的相關費用。這幾項質量成本方面的支出本身就是緊密相連的,隨著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的增加,能夠有效地減少將來內部損失與外部損失的相關成本。精益生產方式下采用適時制生產,訂單要求按時、按量完成,由返修、故障處理帶來的生產線變更和生產線停滯都對生產企業有著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要想通過實施質量成本管理降低質量成本,必須強化企業內部的質量監督體系,制定成本目標,把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和各個生產工序,在質量問題產生的源頭了解情況、收集數據、做相應的分析,每一個產成品經檢驗后必須由質檢員簽字,以減少由質量問題帶來的各種不必要的支出,同時減少內部損失成本和相關售后服務的支出。
4、采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
精益生產方式的目的是消除浪費,那么作業成本法作為實施其成本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相對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更能對成本動因及各項作業進行分析考核。作業成本法,是一種通過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追蹤動態反映,計量作業和成本對象的成本,評價作業業績和資源的利用情況的成本計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業為中心,根據作業對資源耗費的情況將資源的成本分配到作業中,然后根據產品和服務所耗用的作業量,最終將成本分配到產品與服務。
隨著當前眾多企業實現高度自動化,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制造費用在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增加,作業成本法把企業當成為滿足客戶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形成了一條由內向外的作業鏈。每完成一項作業消耗一定的資源,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到下一項作業,以此類推,直到最終把產品提供給客戶,這個最終產品作為企業所做的一系列作業的總產出,凝聚了各個作業上的價值,最終轉移給客戶。
一般而言,通過實施作業成本法對目標的分解。對這個最終產品的產出有意義的資源耗費稱為“有效資源耗費”,能增加轉移給客戶價值的作業稱為“增值作業”,其它的則當作無效作業、無效資源耗費,精益生產方式所提倡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費”。
那么,在歸集資源費用的時候,企業應該要特別注意生產過程中價值高的資源消耗。比如在制造企業的制造費用的比例高,就應該把研究重點放在制造費用發生的源頭上;在歸集人工成本的時候,就要通過分析各項作業所花費的工時及人工級別確定相關作業的人工成本,而如果企業機械化程度高,則應把重點放在制造費用上;接下來就是分別計算機器設備、水電等方面的消耗。在作業實施的同時,應當根據企業生產的現狀,對每一道工序的實際消耗與之前制定的目標成本規劃相比較,從而進一步評價該生產流程與預算是否有偏差,與現行的市場價格相差多少,這些都影響著生產線上的產品是否能夠順利按照原先的規劃上市,如果偏差太大,則需要再分析哪些資源是必須的,哪些是可以減少的,哪些是可以改進的,進而適當作出調整,從而完善精益生產方式的實施。
作者:博革咨詢
推薦新聞
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簽署精益布局項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并且達到預期目標。 /news/4855.html
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
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行業標桿的智能化、自動化燈塔工廠。 /news/4866.html
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從而全面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經過調研分析,圍繞園區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