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產品精益研發管理?我們將那些成功進行精益研發并取得顯著改善提升的企業的做法歸納為以下七點:
一、向全球搜尋技術創新來源
向全球尋求創新構想與研發成果,不再將研發視為純粹的內部流程活動。P&G過去一向依賴7500位內部研發人員為公司開發所有的新產品,如今該公司發現完全依賴內部自主創新,已無法滿足市場競爭的需求。因此首席執行官Alan G. Lafley要求一半的創新成果要來自于外部市場,這比2000年只有10%的創新來自于外部,是一種大幅的創新策略改變。P&G為此設置了53個技術偵測小組(Technology scouts),專門負責搜索外部的可能創新源與新產品技術。
二、擴大技術收益
充分發揮研發成果的商業價值,主動將技術推向交易市場,并藉由技術授權收益來支付對外的技術取得費用。1993年郭士納(Louis V. Gerstner Jr.)入主IBM后,曾進行過一次內部技術盤點,竟然發現大量無用的技術與專利成果。因此,他毅然決定采取門戶開放政策,將IBM的技術專利盡量推向市場,結果在2001年IBM光是在技術授權的收益,就高達19億美元。
三、積極并購轉移技術
透過技術轉移與企業并購等手段,盡量向外部取得所需技術,以減少自主研發投入的風險。網絡通訊設備廠商Cisco快速崛起的原因,就是運用并購的手段,大量快速向外部取得所需要的技術。因此Cisco本身并沒有投入很多的研發人力與資源設備,但在新技術開發與新產品上市的速度,卻遠遠領先主要競爭對手。Lucent承襲AT&T貝爾實驗室的豐富研發資源,但由于仍然堅持自主研發,結果產品創新速度明顯落后于采取精益研發的Cisco。
四、強化研發聯盟
與競爭者技術合作,組成研發聯盟,這是過去許多公司根本不敢想像的做法。但一向強調市場自由競爭的美國政府,也在1984年通過National Cooperative Research Act法案,鼓勵企業間的合作研究。縱然像英特爾(Intel)這樣的領導創新大廠,也積極加入Microelectronic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CC) and SEMATECH(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itiative)等半導體技術研發聯盟組織。
五、推動產學合作
采取精益研發策略的廠商,會將基礎研究委托給大學,轉移大學的研發專利,與大學實驗室合作開發關鍵技術,并愿意與大學分享研究成果。例如Sun公司創辦人柯斯拉(V. Khosla)的創業構想,就是將大學實驗室的研發成果加以商業化。他的服務器微處理器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成果,操作系統是伯克萊大學所開發的UNIX系統,圖形界面軟件則采用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開發的X-Window。這種拿來的創新策略,再加上杰出的商業模式,才造就Sun成為服務器市場的領導廠商。相比IBM、HP等大型公司在服務器的研發資源投入,Sun可能微不足道,但Sun的創新生產力顯然要遠高于這些采取自主研發的大公司。
六、結合風險投資基金與爭取政府研究資源
許多大型藥廠已不再將風險基金視為競爭者,樂于與風險投資公司合作以取得更多的新藥開發技術來源。他們同時也積極參與政府的研究計劃,盡量利用公部門的研究資源,來降低研發投資的風險。
七、鼓勵內部創業
激發內部員工創新與創業的動機,在公司提供創業種子資金的誘因之下,鼓勵他們將一些與公司現有市場無關的創新技術,經由商品化開發程序推進到新市場,并進而衍生為新事業。
作者:博革咨詢
推薦新聞
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簽署精益布局項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并且達到預期目標。 /news/4855.html
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
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行業標桿的智能化、自動化燈塔工廠。 /news/4866.html
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從而全面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經過調研分析,圍繞園區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