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管理情境中,不是所有用于解決問題的數據都可用。新產品研發就是個例證。開發一種新產品的理想方式是先確認顧客需求,將這些需求轉化成工程需求,再將工程需求轉化成生產需求。為了提高生產力而開發新的制造方法也是同樣的道理。兩個例子中,必要的數據總是不可用——可用的數據常常只存在于相關人員腦中,以語言的形式表達而非以數字的形式表現。這種話語上的數據必須要轉化為有意義的形式,這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決策。
管理中,解決許多問題都會需要各部門人員間的協同。這里也會遇到這個問題:硬數據稀少,可用數據很可能太過主觀。基于所有這些情況,有必要超出統計手段之外,使用一種設計手段去解決問題。精益管理里,設計手段中的“質量控制的七種新工具”(一般被稱為“新七”)在產品質量改進、削減成本、新產品開發以及政策部署等領域被證明十分有效。如今,“新七”已成為經理、幕僚人員、工程師最有效的工具。
設計手段是一種綜合的系統手段,用來解決對細節特別關注的問題。
設計手段的另外一個特色是涉及不同背景的人,這使其在解決跨部門和跨職能問題時十分有效。
1.關系圖(relations diagram)。此圖將涉及許多因素的復雜情境中的關系持順清晰,闡明各因素間的因果關系。
2.KJ法(affinity diagram)。本質上是一種頭腦風暴方法。以小組工作為基礎,每個參與者寫下自己的想法,再按照主題對想法進行分組和重新排列。
3.樹形圖(tree diagram)。這是對職能分析價值工程理念的延伸。用于表示各目標和措施之間的相互關系。
4.矩陣圖(matrix diagram)。用這種格式闡明不同因素之間的關系。矩陣圖經常用于將質量需求部署到對應的工程特征中,然后再部署到生產需求中。
5.矩陣數據分析圖(matrix data-analysis diagram)。在矩陣圖不能提供充足的細節信息時會用到此圖。這是“新七”中唯一種基于數據分析并給出數字結果的方法。
6.PDPC(過程決策項目圖)。這是過程決策項目表在運籌學中的應用。因為用于實現特定目標的實施項目經常不能按計劃執行,還因為未預料到的進展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開發過程決策項目圖不僅是為了得到最優的結論,同時可以避免出現意外。
7.箭形圖(arrow diagram)。常用于項目評估評審技術(PERT)以及關鍵路徑法(CPM)中,用網絡圖表示實施一項計劃的必要步驟。
“新七”在與改進相關的活動中的應用將永無止境。盡管下面的清單列出了七種新工具在當今日本的主要應用領域,但這份清單絕對無法窮盡所有。不是每個項目中都會用到所有七種工具,而是會用到一個或多個,取決于項目的需求。
質量控制的七種新工具的典型應用:
削減成本與節約能源
研發
安全改進
開發新技術
競爭分析
開發新產品
質量保證系統改進
改進分析與診斷技能
污染預防
生產進度安排
銷售管理
生產管理
市場信息分析
生產力改進
供應商管理
引入自動化
政策部署
質量改進
作者:博革咨詢
推薦新聞
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簽署精益布局項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并且達到預期目標。 /news/4855.html
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
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行業標桿的智能化、自動化燈塔工廠。 /news/4866.html
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從而全面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經過調研分析,圍繞園區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