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已經是運營工作的日常語匯,以至于各種運營改善流程幾乎都會被貼上精益的標簽。正因為如此,精益的意義往往因人而異。談到精益,許多人會聯想到豐田發明的生產系統,但是他們卻以為精益僅限于根除浪費來降低成本。事實上,精益的意義絕不僅止于此。簡而言之,精益生產整合了一整套原則、做法、工具與技術,用以解決運營績效不佳的根源。精益是一套系統的方式,可以消除整個價值流的損失來源,以彌補顧客和股東要求與實際績效之間的差距。精益的目標在于使成本、質量與交付能達到最優化,同時提高安全性。為了達到這個目標,
精益試圖消除運營系統中的三大損失來源:浪費(waste)、波動(variability)與僵化(inflexibility)
浪費是指會增加成本,卻無法增加價值的一切事物。一般來說,浪費有七種類型:過度生產、等候、運送、過度加工、庫存、動作以及返工,通常還有第八種浪費:無法善用員工的技能與貢獻來改善企業流程的績效。豐田認為最嚴重的浪費是過度生產,因其一方面會造成損失,另一方面又會掩蓋其他損失。一旦在運營流程中發現了任何浪費,就代表發生了不必要的成本。
波動是任何偏離標準的情形,會對交付給顧客的服務或產品的質量造成減損。就原料而言,變異會導致生產出有缺陷的零配件或設備故障;就技能而言,變異會導致生產力損失,或是流程發生瓶頸,因而延長產品交付周期。
僵化是指導致企業無法滿足顧客變化的需求,且不需發生額外成本就能克服的一切障礙。假設你到家具店挑選一張新沙發,零售商告訴你要12周之后才能交貨。其實制造一張沙發只要10——20個小時。之所以還要花掉那么多時間,都是因為僵化所造成的,比如等待零配件到貨,或是要等一批布來裁剪或染色。如果你是在11月購買,希望在圣誕節拿到沙發,那么你就可能會換一家能及時供貨的零售商。
精益的三個目標與三個損失來源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系。消除浪費有助于減少成本,消除變異可以改善質量,而消除僵化則可優化交付。不過,這是過于簡化的想法;實際上,精益的目標與損失來源之間的關系要復雜得多。
成功的精益轉型計劃本質上是全面的,它能同時解決這三種損失來源,無論這些損失是發生在組織內的哪個部分。精益并非只是優化個別的零件或流程,而是尋求改善整個系統。
作者:博革咨詢
推薦新聞
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簽署精益布局項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并且達到預期目標。 /news/4855.html
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
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行業標桿的智能化、自動化燈塔工廠。 /news/4866.html
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從而全面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經過調研分析,圍繞園區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