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關于
精益生產管理的評價體系越來越多,不同公司對于精益評價系統有著不同內容和理解,但不管如何定義和制定自己的精益評價系統,最終都是為了衡量和考核該公司精益生產推行的效果。精益評價系統的實施都是在自有精益系統相對成熟和達到一定程度后在接下來的精益復制推廣階段制定的評價系統,該精益系統的形成都是在自身精益推行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相對成熟的精益管理模式,并且該系統的框架和內容包含了公司全各個系統的管理標準。精益評價系統不同于傳統的質量體系,精益評價體系更強調其實際可操作性,易理解性,適合不同層次公司使用性,并且對于結果和實施效果具有可衡量性,實施以后結合不同企業特點能夠形成新的管理評價系統。
精益生產管理評價系統目前使用最多的有兩種情況,一是主機廠根據自身需要為了管理不同的分公司或者供應商的精益實施效果,根據自身精益發展戰略以及結合咨詢公司的咨詢建議制定的
評價標準和
實施手冊;二是
咨詢公司根據自己多年的咨詢經驗而形成的
精益評價系統,主要作用是企業診斷使用,幫助不同企業理解自身精益所處的程度和發展階段,通過診斷是企業清晰地理解目前的精益程度以及未來的精益發展方向。相對于第二種情況,第一種是企業內部的評價系統,對于企業的自身理解和執行相對容易,更容易自己操作,但是由于受自身精益發展程度和實施效果,內容易出現局限性,需要結合咨詢公司的建議以及自身的精益發展階段進行不定期的更新,使其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第二種精益評價系統是相對完整的一種評價系統,因為咨詢公司會不斷更新和增加其評價維度及內容,結合當今時代最新的管理內容和企業發展的需求進行不斷更新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適應力,并且在實施過程中不易出現偏頗,其操作性和理解性更容易接受,但是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因為其評價系統是一種公用性的評價系統,和不同企業的實際發展階段結合不夠,有的時候不能完全適合不同層次的企業需要。
綜上,我認為,真正的精益評價系統一定要充分考慮整個精益系統的完整性、全面性的基礎上結合企業自身精益戰略發展需求進行改造升級。并且精益系統的評價一定是要有專家級的顧問進行評審,而不是隨意安排人員進行評審,因為顧問對于評價系統的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寬度更全面,更容易引導企業如何更有效的把握評價標準。
最后,精益評價系統的實施我認為一定要起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不能為了評價標準而實施,任何時候企業都應該以自身的精益發展戰略和目標為主線實施改善,評價標準只是一種參考的依據和衡量的手段。就像學生上學,你不能直接就把高考大綱拿出來進行學習,只為了高考而學習,而是要全面的學習整個高中階段所有課程內容,使所有的內容都能融會貫通以后,自然而然的完成了高考大綱的內容,這樣出來的學生知識系統才是全面的。有些企業為了實現精益評價中得到高分,一開始公司所有的精益活動都是圍繞評價系統展開,本末倒置,最終只會讓自己的精益之路越走越窄,越來越沒有出路,就像應試教育出來的學生,一旦脫離了顧問的指導,未來的路在哪里都不知道了。所以企業一定要制定好自己的精益發展戰略和實施步驟,設定明確的改善目標,腳踏實地的走自己的精益之路,在每個不同階段可以參照精益評價系統內容進行查漏補缺以及調整自己的方向,這才是真正的精益改善,才能讓精益評價系統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