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管理未來3大創新趨勢
日期:2019-01-15 / 人氣: / 來源:www.600668.net / 熱門標簽: 企業管理創新 精益咨詢 精益管理
歡迎您訪問博革咨詢官網!博革咨詢是中國首家整合精益生產/六西格瑪/流程再造的咨詢公司,專注于提供 精益生產、6S現場管理、TPM設備管理、精益工廠布局、專業目視化、精益供應鏈、精益研發、六西格瑪管理等綜合性問題解決方案并負責落地實施。
全國咨詢熱線:021-62373515、157-2153-3189
我們承諾:見效快、易復制,目標必對賭!
企業,只有企圖才有事業。企而創新,圖而突破。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環境,很多企業陷入生存困境。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創新的思維來擺脫企業的困境,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靈魂。那么在未來,中國企業的管理創新何去何從?
經營管理創新
1.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整合管理活動
目前中國企業正從各部門體系的小利益范圍中擺脫出來,管理活動前向、后向延伸與整合,提升組織和業務的整體性。這種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延伸與整合發展所呈現的趨勢是:
朝著集中計劃與分散執行相結合的模式發展,即基于事件反應時間、集成高新信息技術的管理模式;減少供應商的數量,精簡供應鏈組織,使得供應鏈更為緊湊和簡約;重視客戶服務與客戶滿意度,注重客戶對服務水平的感受;終端消費品市場以零售商為主導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等。
2.以業務流程為核心,讓管理簡單化
以業務流程為核心的管理強調企業組織為流程而定,突破部門職能分工界限,按照企業特定的目標和任務,把全部業務流程當作整體,將有關部門管理職能進行集成和組合,強調全流程績效表現取代個別部門或個別活動的績效,實現全過程、連續性的管理和服務。
這種管理方式弱化中間主管層次的領導作用,縮短過長的管理路線,建立管理中心下移的體制;實行業務流程的“順序服從”關系,講求的是流程上下環節的服從,流程內的成員互相合作和配合,流程各環節從對上級負責轉換為追求下一流程環節的滿意,組織單元之間的絕大多數工作銜接將按照確定的順序及規則進行,不需要一個專門的控制、協調機構;注重流程過程時間的短和快,對流程內的各項活動進行合理、優化的定義和篩選,增強增值性活動設置,消除流程瓶頸。
3.企業文化管理走向量化
企業競爭的硬性成本基本趨同,關鍵的影響因素變成了軟成本,即企業文化成本—員工的情緒、投入、敬業精神、忠誠度等。但企業文化對企業究竟能影響到什么程度?企業文化怎樣才能幫助企業把資源激活?
近年,企業文化管理開始從定性走向定量,但不是片面數據化,而是具體化和精細化。一方面,對企業的文化管理所表現出來的現狀進行分析、評價量化,包括定序、定比、定量、定距等。另一方面,對照差距找到文化管理的短板,具體化和精細化管理策略。
4.以業務營運為核心的戰略化管理
這種管理方式要求企業具備更前瞻的眼光,勇于和善于預測,并積極構造戰略架構;要求企業更關注核心能力發展和資源沉淀,必須從全國甚至全球、從產業的角度來考慮資源配置,以核心能力為龍頭,在資金、人力資源、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有機整合;要求企業成為產業新標準或規則的制訂者,在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方面領先,由市場份額、產品或服務的競爭轉向對商業機會的競合;要求企業不必過多考慮戰略目標是否與企業資源相匹配,而是根據業務的戰略規劃創造性地通過各種途徑來整合資源,從而為顧客創造價值。
信息化應用創新
1.由單一功能應用轉向集成應用
要通過信息化集成更好地將市場、經營、生產的各種信息打通,積極協調企業現有和將來的應用程序、數據及員工與合作伙伴之間的互動,以便實現對關鍵業務流程實時的有效管理。
目前國內真正具有應用集成示范效果的企業為數不多,但大多數CIO認為,集成應用是信息管理的主流方向,且側重于以下幾方面:
在理念方面,面向企業管理需求,解決集成與隨需應變、領域專業應用與全面集成的矛盾,在分步應用與全面集成之間找到平衡;在應用實施方面,主要是實現數據層面的集成,實現信息共享、消滅信息孤島,部分信息管理先進的企業可能實現系統應用集成,使不同應用系統之間能夠相互調用信息,但最理想層次的業務流程集成即通過流程把所有應用、數據管理起來,使之貫穿于眾多應用系統、數據、用戶和合作伙伴,則由于大多數企業缺乏相當的管理基礎,這一層次的集成很難實現。
2.由單一管理功能轉向管控與服務一體化
集成應用也帶來信息管理模式的轉變。過程數據的管理、調度指令的實時傳送、計算機在線管理、資源優化管理等可以在業務節點和管控節點進行信息交換與共享,實現在線實時管控與服務。當然,這種管控與服務一體化更多地體現在業務性管理,如“三流一活動”的管控與服務,而對戰略性決策管理和策略性舉措管理還缺乏有效的應用。
競爭戰略及合作模式創新
1.創新人才兩極競爭
人才競爭更多的是理念性的訴求,但現在開始轉向務實的知識管理和創新人才競爭。知識管理是對現有和潛在知識的獲取、存儲、學習、共享使用和創新的管理過程。通過知識管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組織成員的素質和能力,從而提高組織的持續發展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讓企業擁有更高層次上的競爭力。
創新人才的競爭實質上是知識管理的延續,是超越現有和潛在的知識競爭。通過創新人才的開拓精神、永不滿足的求知欲和強烈的競爭意識,能夠提供解決問題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創造和設計新的知識管理,形成新的競爭力。
2.由部門競爭轉向企業整體策略層次競爭
隨著市場不斷成熟,由市場、銷售部門主導的價格、品質等戰術層次的競爭因素已經不是主導的決定性因素。這些因素很容易被模仿,因此吸引力正漸漸變小。為了與眾多對手相區別,企業在整體策略層面開始設計競爭手段,競爭的內容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像品牌、客戶滿意度服務、公益廣告、企業文化等因素組合并左右顧客的選擇。同時,在每一個競爭領域,由于企業的模仿能力強、競爭壓力大,在同一內容的競爭中也出現了多種變化,所以在任何一個競爭領域,企業都必須跟上環境變化,不斷地彌補、修改、提升、創新整體策略層面的競爭力。
3.由持續經營合作轉向項目型經營合作
多數企業基于戰略的長遠框架已經搭建,即基于長遠的企業利潤模式已經明晰,所以持續經營型合作形式越來越減少。雖然有些跨行業或跨產業領域持續經營合作形式依然存在,但數量在急劇下降。獨特性和一次性業務活動在企業實踐中所占價值比重越來越大。這種環境因素和趨利性的本性使得企業趨向于選擇短期合作形式即項目型經營合作,無論是同業間還是跨行業或產業,為某一營運事項成立法人組織,等事項一完成,法人組織也就依法解散。
4.由資源互補合作轉向資源交易合作
基于持續經營合作模式的營運基礎是資源和能力的優勢互補,轉向項目型經營合作后,順其自然資源就成為一種交易性合作,而且往往成為項目型經營合作的制約要素,一方往往為尋求有效資源交易而與擁有資源的另一方主動合作,以交易的方式形成合作模式。
作者:博革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