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9年工控制造行業十大關鍵詞
日期:2020-01-17 / 人氣: / 來源:www.600668.net / 熱門標簽: 智能制造 精益管理咨詢 精益生產管理
歡迎您訪問博革咨詢官網!博革咨詢是中國首家整合精益生產/六西格瑪/流程再造的咨詢公司,專注于提供 精益生產、6S現場管理、TPM設備管理、精益工廠布局、專業目視化、精益供應鏈、精益研發、六西格瑪管理等綜合性問題解決方案并負責落地實施。
全國咨詢熱線:021-62373515、157-2153-3189
我們承諾:見效快、易復制,目標必對賭!
2019年,全球制造業智能化的進程持續加快。隨著5G、工業物聯網、工業大數據、協作機器人等技術的升級和優化,全球制造業格局再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與此同時,這些推進行業發展的技術也成了行業,甚至是一般社會大眾也會提到的流行熱詞,影響力可見一斑。接下來,將為您梳理2019年工控制造行業的十大關鍵詞,其中都蘊含了怎樣的“玄機”?
1、5G
說到2019年被提到最多的熱詞,非5G莫屬。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三大運營商和中國廣電等機構發放了5G商用牌照,我國5G商用終于正式拉開序幕。
通常意義上的5G,指的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但與過去的1G、2G或是3G、4G不同,5G不僅僅只是技術的順序提升,同時也是多種無線接入技術演進集成后解決方案的總稱。其大速率、大連接、低時延的特性,滿足了未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智能互聯的需求,為實現“萬物互聯”打下了基礎。
隨著應用場景不斷被擴展,5G的價值將不斷得到展現。除了會極大地推動整個通信行業發展之外,5G在物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無人機、大數據、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也將起到關鍵作用。同時,5G的出現,也給2019年的智能制造業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2、工業互聯網
如果要看誰是5G商用后的最大贏家,那就不得不提到工業互聯網。
2012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最早提出了“工業互聯網”概念。根據當時的說法,“工業互聯網,就是把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
近幾年,由于人力成本急劇上升,企業急需使用物聯網手段降低對人工的依賴,提升產能和品質。具體來說,就是企業通過開放的、全球化的通信網絡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員工、工廠、倉庫、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起來,共享工業生產全流程的各種要素資源,使其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從而實現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在過去,工業互聯網時常會出現網絡互聯互通性差的問題,因此很難落地應用,體驗也不好。但隨著5G時代的到來,這個問題將會得到解決。當前,許多巨頭都推出了各自的平臺,國際上有如西門子、ABB、GE等優質的方案商。國內市場也有海爾、中國航天科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參與者。
3、區塊鏈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同時也讓人們重新開始關注起區塊鏈。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其具有三大特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溯源。
所謂去中心化,是指區塊鏈網絡中分布著眾多節點,節點與節點之間可以自由連接進行數據、資產、信息等的交換,而無需通過第三方中心機構。其次,區塊鏈運用哈希函數以及非對稱加密等密碼學技術,保證鏈上信息不被篡改。再次,從第一個區塊開始,后一個區塊都會擁有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因此區塊鏈上每一條記錄都可以通過鏈式結構追溯本源。
在工業領域,目前廣泛看好將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聯合起來。盡管技術優勢明顯,但工業互聯網也有其難以解決的缺陷,除了網絡互聯互通性差,還有數據安全難以保證的問題。而區塊鏈的三大特性,或許可以與工業互聯網形成互補,解決數據安全問題。
4、工業大數據
2019年,我國工信部正式發布《工業大數據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從國家層面為推進工業大數據發展,逐步激活工業數據資源要素潛力,不斷提升數據治理和安全保障能力。
工業大數據,簡單來說就是在工業生產中生成的數據。隨著信息技術、電子與數學技術、傳感器、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一批智能化、高精度、長時間導航、高性價比、微型傳感器應運而生,數據收集量飛速擴張。
對制造業來說,這些數據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對生產方式、運行模式、生態體系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推動工業大數據發展,是促進工業經濟向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轉變的關鍵。
5、智能傳感器
如果想要發展工業大數據和工業物聯網產業,一系列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自然是必不可少。其中,智能傳感器的存在最為重要。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智能傳感器,就沒有工業互聯網。
所謂傳感器,是一類將環境中的自然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半導體器件,是數據的采集入口,也是物聯網、智能工業、智能設備、無人駕駛等的“心臟”。目前,智能傳感器已取代傳統傳感器成為市場主流。
智能傳感器具有三個廣泛的用途。一、它們提供了對現有流程和工作流的更大可見性,識別項目,定位它們并確定其環境條件。二、智能傳感器可以嵌入到產品中以改善流程或產品本身。在制造過程中,傳感器可以監視,控制和改善操作,或者添加到物流中以簡化產品交付方式。三、傳感器的低成本和更先進的功能實現了更廣泛,更有效的用例。
6、人機協作
如今,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引入工業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力已經成為許多制造業企業的優先選擇。但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問題在于,它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不能與人互動,且需要長期投資,回報相對較慢。
隨著市場趨勢的變化,局部自動化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協作機器人應運而生。與傳統工業機器人相比,協作機器人安裝起來更加靈活、編程簡單、易于操作、投資回報相對較快,極高的安全性讓其能夠實現與人協同工作,互補不足。
未來,“人機協作”模式將從根本上改變制造業的工作環境,更加靈活、簡易、高效的自動化生產系統將會成為未來智能工廠的核心競爭力。
7、柔性制造
近幾年,消費群體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消費漸成趨勢。面對不斷變化的消費趨勢,制造業企業需要搭建一條能夠靈活處理小批量、多批次生產任務的柔性化生產線。向更加高效、靈活、成本更低的“大規模定制”生產模式轉型,才能及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柔性制造就是此背景的產物,“柔性”可體現在設備、工藝、產品、作息、產能、擴展、生產七大方面。而現階段的柔性制造技術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柔性制造系統(FMS),柔性制造單元(FMC),柔性制造線(FML),柔性制造工廠(FMF)。
8、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作為極具前瞻性的技術,促進了教育、醫療、工業、金融等各行業的智能化發展。當人工智能與工業深度融合時,工業生產則變得更為智能,智能化的工業生產模式不再是紙上談兵的工作計劃,轉而成為了推動工業智能前進的利器。
發展至今,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具體應用可以粗略的分兩類:一類是傳統自動控制相關的業務及技術領域,指利用設備或裝置,使機器、設備或生產過程的某個工作狀態或參數自動地按照預定的規律運行;另一類則是通過對企業生產及服務過程中積累的歷史數據,采用深度學習等AI的模型算法,發現數據的內在規律及新的價值,用于改善設計、生產及服務等工業業務環節。
9、中美貿易摩擦
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可謂廣泛且深遠,宏觀經濟環境長期的不穩定,讓全球各行各業度過了異常艱難的一年。
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發布的“2019年秋季半導體市場預測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半導體全球銷售額預計將為4089.88億美元,比去年相比將下降12.8%。這是自2001年互聯網泡沫崩潰以來,半導體全球市場銷售額首次跌破2位數。報告表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除了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滯緩,同時還是因為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另一方面,機床產業也受到巨大沖擊。據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8月,日本機床訂單額同比減少近31%(30.6%),降至8716億日元,僅為1月全年預期的一半水平。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表示,這種主要是因為特朗普加稅,中、美經貿摩擦激化,最終導致日本機床訂單急速減少。
10、智能制造
2019年,向智能制造轉型依然是全球工業制造業的大趨勢。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工廠企業需要找到一種全新的生產模式,以緩解昂貴的勞動力成本和應對快速更新的產品需求。而智能制造的出現,為傳統制造業提供了新的思路。
據2016年12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和財政部發布的《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智能制造全新定義為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與傳統制造完全不同,智能制造依托于先進的數字化制造技術,工廠可以進行按需生產,從世界各地供應商采購原料,避免了大量庫存的風險,并通過社交媒體管理客戶反饋,實現個性化的制造,達到更快、更靈活、更高效的產品交付水平。
作者:博革咨詢